盛夏7月,正是河北省丰宁县最美的时节。经堂村的大棚网纹瓜青翠欲滴,憋足了劲赛着长;街道平整干净,八瓣梅、向日葵赶着趟开,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。去年底,该村贫困户仅剩30户,今年有望脱贫出列。
可村民们再也见不到那个忙碌的身影——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原庭长、经堂村原第一书记赵江辉,他像一头老黄牛,一心扑在扶贫事业上,把47岁的人生定格在扶贫路上。
日前,河北省高院号召全省法官向赵江辉学习。同事已顶上来,扶贫之路还在延伸,夏花依然绚烂……
遍访村民摸清实情
2016年初春,省里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扶贫。赵江辉报名并选上了,前往河北省北部的丰宁满族自治县,任经堂村第一书记,还是省直驻丰宁扶贫工作队总队长。
丰宁高寒,滴水成冰。经堂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,“经堂经堂,穷个叮当。”从哪里入手?怎么帮扶?赵江辉和工作组同事共3人,住在一个农户家里,进村第一晚,他们难以入眠。
第二天,赵江辉和工作组开始走访贫困户。金秀芬70多岁,是孤寡老人,住在低矮的土房里。老人把大家让到屋里,找了半天却找不出像样的杯子。赵江辉不由一怔,环顾屋里,没有值钱的东西。他没说什么,临走时掏出500元钱塞给老人。他对工作组同事说,既然来扶贫,一定让乡亲们早日摆脱贫困。
随后20多天,赵江辉和工作组走访了每户贫困户,摸透了情况:全村共300户950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49户436人。
当地无霜期短,种玉米等杂粮,产量很低。赵江辉还了解到,村里缺少致富产业和带头人、基础设施缺东少西、村民思想保守,这些都是贫困的根源。
为农户铺就增收路
为找到合适的扶贫产业,赵江辉和工作组到处跑。他们重点考察黄旗乡的网纹瓜,市场行情不错,适合经堂村,决定走这条路。
回来一说,许多村民头摇得像拨浪鼓。为打消农户顾虑,他们引入一家专业种植公司,由公司提供瓜苗、技术,负责收购。在村里成立合作社,吸纳28户贫困户入股,每户以6000元扶贫资金入股,连续3年,每年分红600元,最后退本金。
种瓜要建大棚,村里连片平整的土地有125亩,涉及80户的承包地。开始,大伙各打各的小算盘。赵江辉张罗村民开会,掰开了揉碎了地做工作,大伙终于想通。
建大棚要启动资金,村里拿不出一分钱。赵江辉回石家庄“化缘”,向几个亲戚求援。他在家仅待了3天,“农时不等人,钱还没着落,我得赶紧回村里。”临走,他又从家里拿走5万元,以备垫支。
四处求助,连赊带欠,加上帮扶资金,141个大棚终于建成。其间,他见人就说大棚的事,同事、村民都叫他“赵大棚”。
当年9月,网纹瓜丰收了。为卖个好价钱,赵江辉和工作组发动同事帮着推销700件“扶贫瓜”。最后盘点:种瓜比种玉米亩均增收2600多元;50多户贫困户在大棚打工,人均增收7000元。
脱贫奔小康,重在改善基础设施。赵江辉和工作组四处跑项目,修通3公里的村组路,方便村民出行;为村小学建起护校堤坝,再也不怕大雨和洪水;为干沟自然村建起蓄水池,解决吃水难题……
身患绝症心忧扶贫
赵江辉一心扑在扶贫上,谁也想不到,病魔正悄悄向他逼近。
2016年4月11日晚,赵江辉赶去处理一起村民纠纷,心急火燎往外走,一个趔趄摔倒,腰疼得直不起来。他强忍剧痛,调解好了才回住处。
赵江辉开始没把腰疼当回事。后来腰疼加剧,连走路都困难。村干部和同事也劝他到医院仔细检查,他执意不肯:“不能错过农时,忙完了再去看病。”
网纹瓜开花、坐果,赵江辉的腰疼一直拖到8月底。他赶回省高院参加一个重要会议,已经坐不直了,家人再三催促,他才到医院做全面检查。
9月8日,诊断结果如晴天霹雳:肝癌晚期,生存期三个月。家人含泪将实情告诉赵江辉,他闭上双眼,默默流泪,因为还有很多事要做,还有很多愿望没实现。
躺在病床上,赵江辉总是牵挂村里的扶贫工作。丰宁县领导、村干部来看望,他一一询问扶贫的事。听说安装路灯还“剩个尾巴”,他马上打电话协调。
随着病情加重,赵江辉咽一口粥都很艰难。一天中午,听说自己获得“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”称号。这一次,他吃得格外香,他对同事说:“工作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做的,成绩记在我一个人身上,我贪功了。”
2017年10月,赵江辉病情恶化。在最后的日子里,高烧迷迷糊糊,他还反复念叨:我的任务完成了吗?
11月19日凌晨,赵江辉永远睡着了。
赵江辉去世后,同事在微信群里燃起蜡烛,寄托哀思:“扶贫先锋赵江辉,小康路上终无悔!”
噩耗传来,经堂村的乡亲们难以相信赵江辉书记就这么走了。一名张姓脱贫户泪流满面:“这么好的人咋说没就没了呢?他可真是为咱们办实事啊!”(记者 张志锋)